核酸检测价格不断走低 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红利能否持续?

炒股就看,核酸红利权威,检测价格专业,不断及时,走低全面,相关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上市
本报记者 向炎涛
见习记者 许林艳
国内核酸检测价格再下调,公司目前已有省份降至3元/人次以下。业绩11月8日,持续贵州省疾控检测机构、核酸红利公立医疗机构开始执行新的检测价格核酸检测价格,单人单管最高14元/人次,不断多人混检最高收费标准调整为2.6元/人次。走低
据了解,相关这是上市自2022年5月底,国家医保局发布要求下调核酸检测价格通知以来,第一次由省级医保局统一下调核酸检测混检价格至3元/人次以下。而单人单管检测价格也创下了新低。
“核酸检测价格仍有降价空间。”巨丰投资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检测技术十分成熟,各大检测机构具备较好检测能力。从成本端看主要是被人工成本占据,原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预计混检检测成本在1.5元/人次左右。”
核酸检测价格不断下调
2022年5月份,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通知》明确,各地下调后的价格是公立医疗机构对外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最高限价,检测机构实际收费可以低于政府指导价,但不得上浮。
此后,各地积极下调核酸检测价格。上海市自6月1日起,将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核酸单样本检测价格由25元下调至16元,多样本混合检测价格由每人份5元下调至3.5元。北京市也宣布自6月12日起,将单样本检测价格由每人份19.7元降低至16元,混合检测价格不变仍为每人份3.4元(均包含采样服务费每人份0.8元)。
此外,还有多省份地区将混检价格降至不高于3元,比如陕西、江西。9月份,江西省医保局发布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项目价格的通知,自9月19日起,再次下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进一步降低省内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成本。《通知》规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价格不超过15元/人次,混检价格不超过3元/人次。
赵喜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混检费用都在3元-4元左右/人次,核酸检测再降价说明仍有利润空间。降价会压缩企业利润,但由于需求量较大,因此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有限。
对上市企业影响几何?
从最新公布的业绩情况来看,核酸检测业务仍是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助推因素。
据最新披露财务数据,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实现42.59亿元,同比增长113.82%;归母净利润实现14.88亿元,同比上涨130.04%。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凯普生物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核酸检测需求增加,公司产品及医学检验服务收入规模扩大所致。
前三季度营收达93.36亿元,同比增长65.61%;归母净利润实现49.11亿元,同比增长94.52%。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持续。
核酸检测价格下调,是否会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影响?核酸检测企业“红利”能持续多久?
对此达安基因相关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核酸检测价格涉及多方面,公司只负责生产检测试剂,检测价格的调整并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相关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核酸检测仅是公司业务的一部分,整体价格下滑对公司影响较小。目前公司正在向特检方向发力,比如基因检测等。
相关文章
- 大黄鱼是我国沿海特有的经济鱼类,福建省宁德市域内的官井洋海域是重要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度捕捞导致大黄鱼种群岌岌可危,到2021年宁德大黄鱼产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几十年的时间2025-07-08
- 观察者网讯)俄亥俄州“毒气列车”脱轨事故还在持续发酵,当地时间16日密歇根州又一列装危险品火车脱轨,至此美国已在2周内至少发生4起火车脱轨事故,引发哗然一片。近来,越来越多美国网民开始关注全国铁路的运2025-07-08
- 菲律宾民航局2月18日表示,有一架“塞斯纳-340”小飞机在该国比科尔Bicol)失联。据《菲律宾星报》2月18日报道,当地时间18日上午6时43分,编号为RP-C2080的该架飞机从比科尔国际机场起2025-07-08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当地时间2月16日发布公告称,申请召回362758辆配备“全自动驾驶”软件的车辆,包括2016-2023年的一系列Model S、Model X、Model 3和2025-07-08
- 食品安全无小事。谁能想到近百元的火锅汤底居然是用粉料冲泡而成的,里面的成分还含有“植脂末”和“氢化植物油”……30日,海底捞因为“其猪肚鸡汤底系粉料冲泡”而冲上热搜。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看。“网红”养2025-07-08
调查:被访酒商称倒挂产品中78.6%是酱酒,购买力疲弱、供大于求成主因
“经销商提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企‘保价还是保量’”。文|云酒头条商业中心2023年春节,酒市掀起一波“小阳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酒水销量同比增长18.72025-07-08
最新评论